>> 缘梦升学指导
  >> 义务教育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 研究生考试指导
  >> 社会考试指导
  >> 国际学校
  >> 智力拓展

缘梦教育
地址:北京市北环志新桥北三<>百米路西 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侧 鸿基世业商务酒店2层
网址:www.ymjy66.com


  高考指导
 
阅读高招录取数据“大厚本”的十个要点(2020版)
  浏览次数:905

   俗称“大厚本”或者“大厚书”的,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17-2019)》。这本书在往年高考前就会已经陆续发放到每位考生手中。从这几年的情况看,2014年(含)以前这本书大致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发放,2014年最早在4月16日就有考生拿到了这本书。因为那个时候是考前报志愿。2015年以后北京开始实行考后报志愿,这本书虽说还是4月出版,但是印刷完毕发到考生手中已经是5月中旬了。2017年大致在5月16日这本书开始发到了考生手中。2018年这本书已经推迟到5月出版,发到考生手里已经五月底六月初了。2019年这本书最早在5月23日就考生拿到了。晨雾始终认为让我们考生和家长能更早地了解和研究过去三年的录取数据十分重要。但是2020年也许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在推迟了一个月高考后,北京的《大厚本》还是没有发到考生手中。直到2020年7月14日才从北京教育考试院得到消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17-2019 年)》以电子版PDF文件方式7月14日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开发布并提供下载。北京《大厚本》在网上发布电子版在北京还是首次。

这次网上发布的《大厚本》为PDF文件格式分为本科普通类、本科艺术类、专科普通类、专科艺术类共4册。

本科普通类专业录取分数分布(2017年-2019年)

本科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分布(2017年-2019年)

专科普通类专业录取分数分布(2017年-2019年)

专科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分布(2017年-2019年)

《大厚本》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最重要的参考数据之一。2020北京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考试院的下列网址查询或者下载。

https://www.bjeea.cn/html/gkgz/tzgg/2020/0330/76063.html

往年的《大厚本》分文科和理科。有本科(文科)、本科(理科)、专科(文科)、专科(理科)共4册,家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只购买一册即可。2020年北京首次实行文理科合并,虽然往年数据还是分文理科的,但是任何一名考生参考往年数据都不能只看文科或者只看理科,而是文科和理科数据都要参考。所以《大厚本》不再区分文科和理科,只需要区分本科还是专科,普通类还是艺术类。

2020版的《大厚本》中的数据是2017-2019年的数据。由于北京市是从2015年开始首次实行考后知分知线填报大平行志愿。这也就是说,2018版以后的大厚本全部都是收入考后大平行的数据。同时北京市2016年本科普通类还是三个批次,2017 年开始本科二、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2019年本科合并为一个本科批次。所以2020版的《大厚本》中2019年数据只有一个本科普通批次了。2017、2018 年的本科二批统计合并到本科普通批呈现,并在 2017、2018 年 份标记“(二批)”字样。

每年都有家长在阅读大厚本时提出一些疑问。最典型、最集中,可又是最简单的问题有两个,但是这两个最简单的问题却常常反而“难”住了很多已经对志愿填报知识比较熟练的家长:

1.“一专业上线数”(2014年前叫“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所说“上线”的“线”是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例如一本线),还是高校的提档线?

2.大厚本中的统计数据是否包含了政策照顾加分?

凡是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家长,一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读过大厚本前面第1-2页的“出版说明”。因为“出版说明”上清清楚楚地解释了这两个问题。有些家长以为不重要就没有读,或者没有用心读。特别是今年只能读电子版,翻阅更不方便,我估计没有多少家长会阅读“出本说明”。

晨雾现把2020版《大厚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17-2019)》第1-2页上“出版说明”中的部分文字摘录如下:

一、本资料是2017-2019年三年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情况的汇总与统计,提供了每所高校、每个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报名人数、上线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及其分数分布。

五、统计表中“计划招生人数”是指当年各招生学校在京计划招生人数,具体数字在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一专业报名数”是指本批次录取开始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不包括本批次录取之前已经被学校录取的报考考生;“一专业上线数”是指“一专业报名数”中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是指被该校(专业)实际录取的考生人数;“一志愿录取数”是指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一专业录取数”是指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

2017 年开始本科二、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其中“A-J 报名人数”是按 6 月底填报的 10 所平行志愿 院校统计(不含征集志愿),“A-J 录取人数”是按 10 所平行志愿院校录取的考生人数统计(不含征集志愿),2019 开始本科一、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其中“A-P 报名人数”是按 6 月底填报的 16 所平行志 愿院校统计(不含征集志愿),“A-P 录取人数”是按 16 所平行志愿院校录取的考生人数统计(不含征集 志愿)。为了方便考生查阅,2017、2018 年的本科二批统计合并到本科普通批呈现,并在 2017、2018 年 份标记“(二批)”字样。

统计表中所有分数段统计按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含照顾分数)统计,同时,为使本资料对普通考生更有参考意义,统计资料中不包含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 的考生。

读过上述“出版说明”文字后,不需要晨雾再解释,大家都应当能正确回答前面两个问题了。但是也有部分十分“精明”的家长是看过了“出版说明”,仍然对第一个问题不解,特别是看到比如说北大这样的名校,以2019年本科普通批次理科为例,A-P志愿报名数961,其中一专业上线数873(高校一专业上线数的汇总数字实际上就是该校A-P志愿报名人数中的上线人数)。961– 873 = 88。于是有人提出疑问:如果按照“出版说明”所述,这里“上线数”的“线”是指的“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就是本科线。由于2019年本科批次合并,这个本科线就是相当于往年没有批次合并时候的三本线呀!A-P志愿报考北大的考生中,怎么会有88人连本科线(三本线)都没有达到?这样水平的考生为什么还会报北大?或者是有88名A-P志愿敢报考北大的考生(占报考北大学生的10%)明明知道自己考试非常非常糟糕,严重发挥失常,还非要报北大。是不是考试院的数据搞错了?

晨雾在此再一次用个人的理解说明这个问题,希望家长们不要再在这样的低级问题上浪费时间兜圈子了,也不要以为是这本书的编者在这里数据搞错了。因为这里面没有任何技术问题,揭示出来都令人好笑。

您应当知道,虽然北京实行考后知分知线填报志愿,考生在报志愿的时候非常清楚自己处在哪一个层次,应当填报哪一个层次的学校。但是在志愿填报时,只要是正式报名的考生,都可以填报任何他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对此志愿填报的规则没有任何限制。因此对于一些分数排名层次在二本、三本、专科,甚至连专科都达不到的考生来说,也同样具有填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权利。而且他们在本科一批次的平行志愿填报清华北大落榜也不会给他们二批次或二批次以后批次的录取带来任何不利影响。于是每年都有一批低分数层次的考生故意在本科填报清华北大,明知考不上清华北大也要在自己的志愿上选择一下清华北大“过过瘾”。这就是这些“连三本线都达不到的考生填报北大”的原因。由于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一种近乎恶作剧似的反常规思维,反而给我们一些按照常规逻辑严谨思维的家长造成困惑 – 我们常规思维却认为,敢填报清华北大的考生,一定都是通过应试训练证明成绩层次是很高的考生,他们的成绩即便冲击北大没把握,也不至于落到原三本线以下。晨雾对这个事情的解释就这么简单。对这种以恶作剧似的反常规思维来过把北大填报瘾的考生,大家不必为此耽误时间去百思不得其解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厚本,晨雾把大厚本上所有栏目按照个人理解分十个要点做一下解释。我们以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的录取数据为例逐一说明:

1.编号:在表格的第一列。对学校来说叫学校代码,是一个4位阿拉伯数字。前两位是省区代码,后两位是省区内的顺序号。一个学校代码代表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招生计划的招生单元。这里用了一个词叫单元,而不是学校,是因为有的学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具编号的招生单元。例如:1021北京大学和1045北京大学医学部;2311哈尔滨工业大学和3714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1029中国农业大学和7104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相同学校的不同代码要看做是不同的独立招生单元。特别要注意“7”打头的院校代码基本都是各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专业,都单独设立招生单元,录取分数线也与本校不同。编号对专业来说叫专业代码,是一个两位数的数字,是一所大学内部对专业的编号。需要注意,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每年的专业代码可能是不相同的。

2. 高校(或专业)名称:在统计表的第一行与学校代码对应的是高校(招生单元)名称;下面第二行之后的各行是与专业代码对应的是专业名称。

3.计划招生人数:高校/专业在本省(市)计划招生的人数。

4. A-P(或A-F)报名人数:表格第一行的“A-P报名人数”实际上就是平行志愿(A-P)中,选择填报该校的考生总数,不包括本批次录取之前已经被各学校录取的报考考生(2017-2018年为A-F报名人数,以下同)。表格下面其他各行的“A-P报名人数”实际上就是平行志愿(A-P)填报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这项指标反映的是高校/专业受到考生青睐的程度,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门”程度。

5.一专业上线数:这一项是指“A-P报名人数”中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人数。表格第一行的“一专业上线数”实际上就是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平行志愿(A-F)考生总数。这项指标反映的是高校/专业受到上线考生青睐的程度。与A-P报名人数相比,这个指标排除了上面提到的“反常规思维”、“恶作剧”填报的影响。是更加“货真价实”的衡量“热门”的指标。

6.实际录取人数:是指的被学校/专业实际录取的考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大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扩招了;实际录取人数等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刚好完成招生计划;实际录取人数小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这个指标是判断学校/专业当年是否“大小年”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7.A-P录取人数(一志愿录取人数):这一项在目前本科提前批次和2014年(含)以前本科一、二、三批次叫做“一志愿录取人数”,是指的在录取人数中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该校/该专业的考生人数(对于2014年的数据就是指的按平行志愿组中的第一志愿中A或B的录取考生总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大于一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校/该专业第一志愿没有招满,招收了非第一志愿考生;录取人数等于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校/该专业一志愿全部招满,没有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这个指标是考生家长判断一所大学/专业是否招收非一志愿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到当时的数据中在一些参加了降分征集志愿的二本、三本学校的一志愿录取人数落在了分数控制线以下的分数档。这说明各类征集志愿填报的第一顺序学校的考生也属于一志愿录取人数。再次强调说明目前在本科提前批次各段仍然使用“一志愿录取人数”。对于2015年以后的数据由于本科一、二、三批次实行完全平行志愿,不存在非第一志愿考生了(因为A-P(A-F)都可视为第一志愿)。A-F录取人数就等于实际录取人数了。所以我们看到的A-F录取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完全相等。未来在本科普通批次是否还需要保留这项指标值得探讨。2020版《大厚本》仍然没有改变。

8.一专业录取数:这一项在目前本科提前批次和2014年以前叫做“第一志愿一专业录取数”。录取的第一志愿(A-P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一专业录取人数越接近一志愿(A-P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考生的第一专业满足程度越高。表格第一行的“一专业录取数”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学校平行志愿(A-P)考生的一专业满足程度;具体到各个专业的“一专业录取数”越接近平行志愿(A-P)录取人数,说明该专业主要录取第一专业考生即可完成招生计划,非第一专业考生填报该专业录取可能性小。这项指标对考生填报专业安排顺序有参考价值。

9.分数段分布:将高校/专业录取的考生人数填入每10分一档的分数段中。可以看到高校/专业录取的最高录取分数段、最低录取分数段和最密集录取分数段(录取考生最多的分数段,平均分常常落在这里)。通过考生落入不同的录取分数段,可以大体判断考生被高校/专业录取的把握程度。落入最低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一般是刚能跨入学校的门槛,选择专业的空间余地很小;落入最密集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一般可以说有把握进入这所大学,并有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落入最高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不仅有把握录取,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专业。

10.线下录取:在一些高校的录取数据中,会发现在批次录取控制线以下有分布着一部分考生。这就是“降分征集志愿”录取的考生。我们知道,当一所高校在正常批次录取后(包括提前批次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录取后)没有完成招生计划,高招办会将剩余计划汇总公布进行“征集志愿”,所有尚未被录取的线上考生都可以填报征集志愿获得更多录取机会。这种线上征集志愿之后如果还有较多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高招办会根据情况“降分征集志愿”,使得低于批次控制线10-20分范围的考生有机会报考并被录取。2017年以后北京市本科二批次与三批次合并为二批次,新的本科二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甚至降分幅度达到了30分。这些被录取的线下考生就分布在批次控制线下的分数档中。这些数据对于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填报志愿学校的选择和排序很有用。可以掌握这样的原则:(1)参加线上征集志愿的考生如果选择往年有降分征集志愿的学校放在最末顺序保底,可以增加录取机会。(2)参加降分征集志愿的考生在选择学校和排序时候,将每年都参加降分征集志愿的学校向后排列;将偶尔参加降分征集志愿的学校往前排列;将往年降分征集被第一志愿录取比例较多的向前排列,将往年降分征集后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向前排列,将往年降分征集后仍然未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向后排列保底。读一下晨雾2012年7月21日文章《如何确定征集志愿学校的填报顺序》上的实例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2019年北京市本科一批次和二批次合并为本科普通批次,本科普通批次录取结束后进行了两次征集志愿,第二次是降分征集志愿,降分幅度达到30分。2020年文理合并后的本科普通批次录取结束后预计也会至少两次征集志愿,第二次的降分幅度也会达到30分。专科层次的考生届时可以关注能否通过降分征集志愿进入本科。

(晨雾注:您如果认为您不会落到征集志愿,这第10点就与您无关,您可以不必花费宝贵时间去阅读这第10点。或者等到志愿填报结束之后再回来读。但是不要等到您真的需要参加征集志愿的时候再来读,因为征集志愿的时候给你留的学习和思考时间比较短,网上公布到征集只有十几个小时。最好是提前有备无患。)

大厚本是个宝,看你用得好不好!掌握大厚本的上述十个要点,基本上就能够读懂大厚本了。仔细研究大厚本,还可以从中发掘出很多用途来。讲一个例子:

:高校招生计划减少后,提档线会上升。如何判断高校提档线的变化幅度?举个例子说明:比如某校2016年招生计划为100人,大厚本上看最低分数档为570-579。2017年招生计划为85人,减少了15人。我们只要在大厚本上把2016年排在“尾部”的15人“剪掉”,看看新的“尾巴”落在哪个分数档,例如去掉尾部15人后,最低分数档上升到了590-599分数档,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招生计划减少后提档线上升到了590-599之间。2015年实行考后大平行以后,高校录取扁平化,考生密集排列用这种方法估计判断高校提档线因为招生计划变化造成变化幅度变得有些困难了,但还是可以使用。

希望广大家长研读大厚本,从中发掘出更多的用途来与我们交流。

除了上面阅读大厚本数据栏目最重要的十个要点,2020版的大厚本第1页出版说明的第二条还像往年一样继续向我们提供了过去三年录取批次及对应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数据

鉴于2020年北京首次实施文理合并招生录取,2020版大厚本首次不分文理科。而历史数据仍然是分文理科的。所以大厚本第1页出版说明的第三条做出说明:

三、为便于考生查阅,本资料是按照录取批次、年度、科类、学校编号顺序编排,能直观地对某一 学校在北京近三年的录取结果进行比较,统计表格中高校名称后标注的数字为年度后两位,括号中标记 “(文)”的为文科,“(理)”的为理科。

往年的大厚本在最后的“统计表”向我们提供了如下两项有用数据

1.过去三年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数据。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数据从2015年以后采取了一分一段的公布方式。另外,分别提供了“含全国性加分及地方性加分”和“含全国性加分”两种模式。

2.过去三年各高校各个批次在京招生录取最低分或提档线。

2020版大厚本电子版没有附加“统计表”这部分。北京教育考试院在公布《大厚本》的同一个网页上公布了从2017年到2019年的北京考生分数分布数据的链接和各个高校录取线数据的链接。考生和家长可以直接参考或者下载。

同时还要注意有些高校在过去三年中改名了,因此会出现同一学校名称三年不一致的情况。

本文依据“大厚本”的本科普通类分册撰写。专科普通批次由于实行20个“学校+专业”的平行志愿,不再存在专业志愿一说。因此数据词条简单多了。只有“招生计划人数”、“报名人数”、“上线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四项。专科层次的考生和家长可以详细关注专科分册第1-2页出版说明第五条的后半部分。

 

Copyright @ 2014-2015 缘梦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1007430号-1
地址:北京市北环志新桥北三百米路西 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侧 鸿基世业商务酒店2层 网址:www.ymjy66.com